Loading...
2021 20210827
打破,重来。
2021 20210820
真的很喜欢看乐高定格动画呀,太舒服了。
2021 20210813
脑子里总有个声音在回响:不应该是这样的。
2021 20210808
死亡从来不是我的第一选择,活着才是。
2021 20210805 经历总和
——为什么要问这么细呢?
——因为很重要呀。不是有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是他所有经历的总和。他现在所表现的性格,坚持的东西,对他人的要求,很有可能能在过去的经历中找到一点原因。
【当然人是会变的,但为什么会变,被什么改变的,也许也是原因之一】
2021 影音 长段观点 20210804
关于《来自深渊》,豆瓣评分9.2,画风可爱,感觉像是我喜欢的致郁动画。
今天看完了这部动画,在看这个动画前期觉得一般,中期觉得还不错,剧场版看完后情绪非常激动去豆瓣打了5星。
冷静下来稍微想了想剧情,感觉剧情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并且也没有很精美很完整还带有多余的性暗示(可能是为了吸引人?但画风又是幼童的样子,总让人觉得作者有些不怀好意,去豆瓣评论看了看,他们说原作漫画的作者就是个恋童癖),所以我又转回豆瓣把评分改成了4星。
怎么说呢,我总觉得我还没有能力去看很多动画,因为我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看完一部作品我似乎只能说出极少的词,脑子里的想法也很模糊,别人的几句话就能左右我的想法。
每当我去接触一部作品时,我都觉得或许我得先去学一下文学理论,或者一边学这些一边看作品,而现在无知的我,就还是尽量避开众说纷纭的东西。既然这个时间段我做不到把很多精力放在思想的探索上,那就还是学些偏技术的东西,多看不需讨论的佳作,少看争议很大的作品,自己用心感受,而不是被其他人各种各样的观点裹挟。
2021 长段观点 20200731
对XX发言的反驳
XX发言如下——话题讨论:幸灾乐祸的人类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其实是相通的,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你去黑板上回答问题却踩着香蕉皮跌倒,能让你们班同学快乐一上午。
没看到XX说的“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最开始看到第一句的错误,就没有太去关注后面的话。
只是非常想告诉他鲁迅的原句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做点分析:
第一句话放在这里非常不合适。这里说下我的感受:以鲁迅的话作为开头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再否定鲁迅的话又让人觉得很有吸引力,我本以为后面会给充分的理由来论述这句话的片面,才发现XX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根本和这句话无关。我想XX可能本想说人类很多情感是相似的,然后再引出其中的一种值得讽刺的相似——幸灾乐祸。以鲁迅的话为切入点大概也是为了吸引人,可偏偏这句话用错了,会给知道这句话的人带来误解。去除这句话直接说【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幸灾乐祸的,他们并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就像你去黑板上回答问题却踩香蕉皮跌倒,就能让你的同学们快乐一上午。】可能会更好。实际上,鲁迅这句话反而是印证了这个观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别人,不是所有人都会去理解别人。绝大多数人只会在意自己的感受,台上的人怎么想不重要,我开心就好。另外建议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最前面呀喂!我最开始居然没看到“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这句话,就离谱!
第一句话放在这里非常不合适。这里说下我的感受:以鲁迅的话作为开头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再否定鲁迅的话又让人觉得很有吸引力,我本以为后面会给充分的理由来论述这句话的片面,才发现XX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根本和这句话无关。
我想XX可能本想说人类很多情感是相似的,然后再引出其中的一种值得讽刺的相似——幸灾乐祸。以鲁迅的话为切入点大概也是为了吸引人,可偏偏这句话用错了,会给知道这句话的人带来误解。
去除这句话直接说【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幸灾乐祸的,他们并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就像你去黑板上回答问题却踩香蕉皮跌倒,就能让你的同学们快乐一上午。】可能会更好。
实际上,鲁迅这句话反而是印证了这个观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别人,不是所有人都会去理解别人。绝大多数人只会在意自己的感受,台上的人怎么想不重要,我开心就好。
另外建议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最前面呀喂!我最开始居然没看到“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这句话,就离谱!
2021 20210726
图片是和群友的聊天,竟然聊的有些小激动,哈哈哈虽然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鬼,但还挺开心的。
2021 梦境 20210725
好像梦到了后辈,一个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初中生。
我们相遇在电车上。
当时我无处可去,所以就坐上了电车,想着跟着车走吧,找一个景色不错的地方下车就好了。
初中生女孩站在我旁边,拿着手机在玩,过了一会又收回了手机,在提着的包包拿出了ipad。我瞄了一眼,看到她应用分类的很有序,下载的应用也和我相差无几。
我突然就产生了一种悲伤的感觉,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都拥有了这些电子设备,为什么她能这么轻易的获取信息。她打开了一个可以看画的软件,我随之和她搭起了话。
也记不太清我都跟她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最后我推荐了她一个平板电脑绘画软件。她家里有电脑可以用来画画,但平板电脑还没有找到什么适合的软件,我在她的应用商店里打字试图帮她搜索到这个软件,字还没有打完,我突然就要下车了。
下车时和她说:“我会加你联系方式的。”,但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没有要她的联系方式。
下车了,去哪呢?我不知道,但我不想回家。沿着道路走着走着,竟然碰到了之前的同学私密1,她正在舞台上唱歌,看到我之后笑着和我打了招呼。从舞台上下来后我们坐在台阶上聊天,她拿手机和我分享了一个博主,我发现那是我最喜欢的插画师私密2,看着她我觉得世界真奇妙。
私密1
私密2
虽然也不知道这个梦意味着什么,但还挺有趣的。我好想总是做【自己坐着电车到处流浪的梦】。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梦,车上或下车后都会遇到有意思的人 ,经历有意思的事,这种随机浪漫又有些孤独悲伤的感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
虽然也不知道这个梦意味着什么,但还挺有趣的。我好想总是做【自己坐着电车到处流浪的梦】。
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梦,车上或下车后都会遇到有意思的人 ,经历有意思的事,这种随机浪漫又有些孤独悲伤的感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
2021 长段观点 20210724
摘自《得意忘形》播客,很符合我对这些畅销书的看法。
“这里插播一点我对这些偏学术和观点类的畅销书的看法,比如《自控力》之类的,这些书的作者水平其实还不错,可能是很著名的作家,著名学校的教授。他们很善于用一些浅显的大众能理解的东西来传播一个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
我其实一度很爰看这一类书,因为看这种书有一种很爽的感觉,因为你好像迅速学了些东西,懂的更多了。我后来发现人们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学到了一些东西的幻觉,这种幻觉让人很爽,很多时候我刷知乎也是一样的感觉。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些书是有一些局限性的,比如它可能为了兜售一些新奇的观点或概念会故意夸大实验的结果,或过度包装一些理论。
很多时候一篇文章能能讲清楚的事倩非要扩展成一本书。这又类似于我刚刚说的帕金森定律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假如你要把它写成一本书就能写成一本书,你会增加很多例子,找来各种信息,讲很多故事,但其实你要是写成一篇文章,五千或一万字的文章也能写。
当我慢慢意识到这些畅销书的局限性后就不看了,不过这一两年我又开始看这种书了。因为抛开这些东西的话,它们确实讲的很快很好,理解起来很容易,也确实也能教到我一些东西。所以现在我看这些畅销书更多的带着一种平常心,一种中性的态度,既不把它们奉为圭桌,也不觉得它们完全不可取。"
2021 20210716
吃炸鸡喝可乐总能给我一种绚烂又悲凉的感觉,我很喜欢。(os:所以这就是你点外卖和长胖的理由?)
2021 20210712
1.你可能不了解以前的自己
把现在的自己当作是从前的自己变化而来的,反而可能更不了解以前的自己。
所以我的(以前的我已经死了,而现在的我只是保存了以前的我的记忆)这个想法对思考其实很有益?这样我就可以不把两者强行联系起来,而是单纯的分析事件和人物本身。
2.结束是一种死亡
我们通常很难结束或忘记一件事情,因为结束了就好像没有了可能性,但假若不和过去告别,也就没有了新的可能性。
3.时间是用来解释变化的概念
为什么会有某些概念?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概念和规则都是怎么来的?
2021 梦境 20210711
2021 20210709
为什么要教猫洗澡?
一个普通的女人,梦想是解放所有的女人。
2021 20210827
打破,重来。
2021 20210820
真的很喜欢看乐高定格动画呀,太舒服了。
2021 其她有些定格动画看着也超舒服!
2021 20210813
脑子里总有个声音在回响:不应该是这样的。
2021 20210808
死亡从来不是我的第一选择,活着才是。
2021 20210805 经历总和
——为什么要问这么细呢?
——因为很重要呀。不是有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是他所有经历的总和。他现在所表现的性格,坚持的东西,对他人的要求,很有可能能在过去的经历中找到一点原因。
【当然人是会变的,但为什么会变,被什么改变的,也许也是原因之一】
2021 影音 长段观点 20210804
关于《来自深渊》,豆瓣评分9.2,画风可爱,感觉像是我喜欢的致郁动画。
今天看完了这部动画,在看这个动画前期觉得一般,中期觉得还不错,剧场版看完后情绪非常激动去豆瓣打了5星。
冷静下来稍微想了想剧情,感觉剧情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并且也没有很精美很完整还带有多余的性暗示(可能是为了吸引人?但画风又是幼童的样子,总让人觉得作者有些不怀好意,去豆瓣评论看了看,他们说原作漫画的作者就是个恋童癖),所以我又转回豆瓣把评分改成了4星。
怎么说呢,我总觉得我还没有能力去看很多动画,因为我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看完一部作品我似乎只能说出极少的词,脑子里的想法也很模糊,别人的几句话就能左右我的想法。
每当我去接触一部作品时,我都觉得或许我得先去学一下文学理论,或者一边学这些一边看作品,而现在无知的我,就还是尽量避开众说纷纭的东西。既然这个时间段我做不到把很多精力放在思想的探索上,那就还是学些偏技术的东西,多看不需讨论的佳作,少看争议很大的作品,自己用心感受,而不是被其他人各种各样的观点裹挟。
2021 长段观点 20200731
对XX发言的反驳
XX发言如下——话题讨论:幸灾乐祸的人类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其实是相通的,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你去黑板上回答问题却踩着香蕉皮跌倒,能让你们班同学快乐一上午。
没看到XX说的“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最开始看到第一句的错误,就没有太去关注后面的话。
只是非常想告诉他鲁迅的原句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做点分析:
2021 20210726
图片是和群友的聊天,竟然聊的有些小激动,哈哈哈虽然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鬼,但还挺开心的。
2021 看得出来,我那时候还是挺厌女的。
2021 梦境 20210725
好像梦到了后辈,一个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初中生。
我们相遇在电车上。
当时我无处可去,所以就坐上了电车,想着跟着车走吧,找一个景色不错的地方下车就好了。
初中生女孩站在我旁边,拿着手机在玩,过了一会又收回了手机,在提着的包包拿出了ipad。我瞄了一眼,看到她应用分类的很有序,下载的应用也和我相差无几。
我突然就产生了一种悲伤的感觉,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都拥有了这些电子设备,为什么她能这么轻易的获取信息。她打开了一个可以看画的软件,我随之和她搭起了话。
也记不太清我都跟她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最后我推荐了她一个平板电脑绘画软件。她家里有电脑可以用来画画,但平板电脑还没有找到什么适合的软件,我在她的应用商店里打字试图帮她搜索到这个软件,字还没有打完,我突然就要下车了。
下车时和她说:“我会加你联系方式的。”,但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没有要她的联系方式。
下车了,去哪呢?我不知道,但我不想回家。沿着道路走着走着,竟然碰到了之前的同学
私密1
,她正在舞台上唱歌,看到我之后笑着和我打了招呼。从舞台上下来后我们坐在台阶上聊天,她拿手机和我分享了一个博主,我发现那是我最喜欢的插画师私密2
,看着她我觉得世界真奇妙。2021 长段观点 20210724
摘自《得意忘形》播客,很符合我对这些畅销书的看法。
“这里插播一点我对这些偏学术和观点类的畅销书的看法,比如《自控力》之类的,这些书的作者水平其实还不错,可能是很著名的作家,著名学校的教授。他们很善于用一些浅显的大众能理解的东西来传播一个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
我其实一度很爰看这一类书,因为看这种书有一种很爽的感觉,因为你好像迅速学了些东西,懂的更多了。我后来发现人们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学到了一些东西的幻觉,这种幻觉让人很爽,很多时候我刷知乎也是一样的感觉。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些书是有一些局限性的,比如它可能为了兜售一些新奇的观点或概念会故意夸大实验的结果,或过度包装一些理论。
很多时候一篇文章能能讲清楚的事倩非要扩展成一本书。这又类似于我刚刚说的帕金森定律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假如你要把它写成一本书就能写成一本书,你会增加很多例子,找来各种信息,讲很多故事,但其实你要是写成一篇文章,五千或一万字的文章也能写。
当我慢慢意识到这些畅销书的局限性后就不看了,不过这一两年我又开始看这种书了。因为抛开这些东西的话,它们确实讲的很快很好,理解起来很容易,也确实也能教到我一些东西。所以现在我看这些畅销书更多的带着一种平常心,一种中性的态度,既不把它们奉为圭桌,也不觉得它们完全不可取。"
2021 20210716
吃炸鸡喝可乐总能给我一种绚烂又悲凉的感觉,我很喜欢。(os:所以这就是你点外卖和长胖的理由?)
2021 20210712
1.你可能不了解以前的自己
把现在的自己当作是从前的自己变化而来的,反而可能更不了解以前的自己。
所以我的(以前的我已经死了,而现在的我只是保存了以前的我的记忆)这个想法对思考其实很有益?这样我就可以不把两者强行联系起来,而是单纯的分析事件和人物本身。
2.结束是一种死亡
我们通常很难结束或忘记一件事情,因为结束了就好像没有了可能性,但假若不和过去告别,也就没有了新的可能性。
3.时间是用来解释变化的概念
为什么会有某些概念?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概念和规则都是怎么来的?
2021 梦境 20210711


2021 20210709
为什么要教猫洗澡?
2021 有些东西可以但没必要
2021 关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