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段观点

    2023 长段观点 20230224

    不太理解跨性别跨的是什么。是厌恶原性别的身体吗?还是不想成为原性别被社会规训的样子?

    假如是厌恶原性别的身体。我想问人真的会天生厌恶自己的身体吗?

    女跨男厌恶自己的身体我认为很可能是因为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性化,再加上对性的污名化,导致女性讨厌自己的性征,本质上还是一种厌女。那要做的不应该是破除厌女争取平权吗。

    男跨女厌恶自己的身体又是厌恶什么呢?在男性这边又没什么物化性化,甚至还有生殖崇拜,我只能理解男性因为自己没法生育厌恶自己的身体。但是变性了也还是没法生育呀。

    假如是不想成为原性别被社会规训的样子。那不是应该去破除性别刻板印象,去争取自己原性别应得的权利才对吗,认为自己是在“跨”性别,本身不就是在认可这种刻板的性别偏见吗?

    女性去争取剪短发的自由,不化妆的自由,不穿内衣的自由。男性去争取留长发的自由,化妆的自由,穿高跟鞋的自由。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吧。(不过我对跨性别也了解不多,纯纯个人瞎想啦)

    2023 长段观点 20230219

    短发真方便啊,洗头吹头都快的要死。

    以前长发时我还要抹好几遍洗发水清洗半天,洗发时还会掉长头发甚至可能堵厕所,洗完后吹头也要吹很久才能干。

    剪完短发后不会再感到头发扯头皮的疼痛,起床后不需要把打结的头发理顺,吃饭时不会再吃到头发,低头时不会再挡住眼睛,运动时不会怕甩到自己,要是遇到危险也不用担心被人扯住头发。

    一想到男人一直以来都这么方便,我就很生气。为什么男人生来就可以是便利的?为什么男性群体默认是短发却让女人留长发?

    长发会让女人行动不便减少女人的攻击性,长发会浪费女人的时间让女人的生活更麻烦。除了迎合【男人的审美】,长发什么用都没有。而女人为什么要因为这种愚蠢的理由被要求留长发,女人为什么要一直被套上枷锁?

    我不明白,为什么就因为我是个女人,就好像理应被父权社会改造。我明明应该一直是短发,我明明不用穿胸罩(剧烈运动时还是要穿的)也不需要在乎突点,我应该可以像男人一样袒胸露乳,而不是被性化裹上束缚我的布料。

    为什么我总是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为什么我总是要在乎自己好不好看?为什么我总会被男人评判美丑胖瘦或是胸大胸小?为什么月经明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却需要对它遮遮掩掩?

    我原本的身体到底有什么问题?我的五官我的体毛我的胸部我的阴道都是我正常的器官,它们从来都不是供牠人观赏供牠人消费的工具。我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牠人的审美去让自己不便。

    女人应当有不美的权利。女人可以是短发的不化妆的不在乎自己容貌的,人类最自然的形态不单单属于男人,我也不该因为短发被说“像个男人”。

    因为女人不是生来就是长发,不是生来就带妆,不是生来就穿裙子,不是生来就穿高跟鞋。女人不该被改造,最真实最自然最健康的女人就是最好的女人。

    2022 长段观点 20220809

    记得高中时期和私密在医务室看《邪不压正》时,我看完了觉得很疑惑。

    我:为什么呢?

    他:都看完了你都不知道情节是什么吗。

    我:我能看出来情节,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起来这些情节。这部电影要表达什么呢?

    他:一部电影而已,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

    可真的没有为什么吗。

    后来当我获得越来越多信息,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我越发感受到我的“为什么”的可贵。

    2022 长段观点 20220809

    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是如何成为我的呢,我应该相信谁的价值?

    假如我选择了另一边会不会又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另一个我会喜欢这条路上的我吗?

    我想应该不会吧,我大概率会回避亦或者是用一种上帝视角观察,但心里绝对不会肯定她,可同样这条路上的我也不会喜欢那条路上的我。

    这么一想又变得虚无和颓废了起来,像是这一边的我为了安慰自己硬给自己的道路编了个意义,然后去否定另一边的自己,可她们都可能是我不是吗?

    我为了肯定自己而否定自己,这是多么矛盾啊。

    我越来越不明白我的本心,我越来越不觉得人有本心。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

    2022 长段观点 20220802

    很久没有好好看一篇不具备实用性也不是单纯用来娱乐的文章了。

    想到之前在学校时我经常把杂志或书作为自己苦闷生活里的养料,我会把它们放在教科书下或者桌子里,时不时的偷瞄或者翻看,像是我可以透过他们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似的。

    所以每当我被发现被打断时也会感受到一种莫大的痛苦,为什么要把我唯一透气的机会抹掉呢,为什么要杀死我逃出去的幻想呢,可我也只能任他把书收走,然后装模作样的学习。

    今天空闲时把刷微博的时间稍稍分给了看文章,这熟悉又陌生的讲故事的方式让我有种回到从前的恍惚感,我发现我仍然很喜欢做这件事。

    我还是很喜欢这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还是很需要这种逃离出去的幻想,我愿意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为他们感伤。

    而且这一次,我可以安心的穿越到另一个世界里,不用再担心会被谁打断了。

    2022 长段观点 20220801

    我喜欢用“无”来看待这个世界。

    抛开社会给你的观念,抛开所谓的常识,用一种最原始的最直觉的方式去看待一件事。

    好处是不容易被带偏,对事物的认知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的,还可能发现很多新鲜的之前未曾想过的东西。

    坏处是容易被当成傻子被人觉得麻烦,可能会被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还要想这么多”“这不都是常识吗”。

    不过这也是我想接触世界之外的人类或者世界边缘的人类的原因吧,甚至不是人类,只要是能和我沟通的东西就好。

    我想对于他们来说,我们认为重要的他们或许觉得不重要,我们想要追求的他们觉得都是扯淡,甚至他们根本不关心人类不关心地球,他们说“这儿真没意思,我还是回家玩沙子好了。”

    我喜欢这种视角,这是有趣的视角。

    2022 长段观点 20220727

    豆瓣看到的:

    我理解人在遭遇过感情挫折之后会产生这些消极想法,觉得不要感情、不要亲密关系也能活得很好,但最后你该需要还是会需要的,这是生物本能没有太多道理好讲,

    简单层面而言,人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分享生活、需要性满足,这些需求普通关系只可以带给你一部分,而只有亲密关系可以满足所有;

    更深一点的层面来说,人需要跟他人有默契、有共鸣、有深刻的相互了解以及关键时刻的相互扶持,这些都会让我们身处人群中感觉自己不那么孤独,

    真正优质稳定的爱情确实比其他关系更能带给你这些美好珍贵的感受,暂时没碰到,不代表这个东西不存在或是不值得,等能量恢复了继续慢慢寻找就是了~

    secret2022[/tag] 书画 长段观点 私密 20220615

    我是希望我的画能够表达思想的,我很想学习女权、学习性、学习阶级差异带来的不公和学习如何表达这些 ,我不想只当一个“画匠”,我希望基础打得差不多了我就去画我想画的东西。

    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家接场景的外包,二是去成都做动画场景的工作。

    在家接包的好处是: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提升”思想“而非”画功“,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精神上或许会更富足。

    坏处是:见不到更大的世界,会错过和其他人类的相处,收入不稳定,没去过正规公司可能不懂很多东西。

    在外工作的好处是:能更快的了解商业化的逻辑,可以积攒人脉,收入较稳定,有工作经验会给履历加分。进入大城市可以见到更广阔的世界,在这里生活下去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坏处是:需要付房租,生活成本更高,假如失业了会很费钱,假如在工作又会缺少可支配的时间,时间上不那么自由。

    目前认为选择在外工作对长期的发展更有利,但因为我的最终目标是表达,所以我希望在工作之外我还能偶尔写写日记看看书记录下自己的感知。

    具体的计划是:

    先工作一年攒个5万(50000÷12≈4166),再回来蹲两年(50000÷2000=25月)学习基础和学习表达。

    两年后再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外地工作和学习,直到能画出自己相对满意的作品后可以选择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但也希望不要太忙,毕竟我还要写日记和谈恋爱。[/secret]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

    2021 长段观点 20211017

    关于为什么不去死的一点解释:

    有些人不去死的理由是认为生命不只属于自己一个人,我们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而是得考虑家人朋友。

    我可能恰恰相反,我不去死就是因为我只考虑我自己。其实在去年的有段时间我情绪挺低落的,总喜欢坐在窗边想着要不要跳下去。

    后来我觉得“違い”,不对,不行,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认为我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被社会环境所影响了:我觉得这个世界很糟糕,我觉得身边的人很糟糕,我很难受,我待不下去,所以我想死。

    但假如这个世界很美好的,或者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环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我大概率会因为世界的美好或者是出于人类生存的本能而活下去,而不是去死。

    我会觉得假如我从这跳下去了,我就不是我了,我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

    就像因为学校没有性教育而在中学意外怀孕生下孩子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进程的女生,或者是因为被父母传统价值观影响导致完全没有自己想法而无比迷茫无路可走的人,再加上我这种因为受不了这个世界所以想要去自杀的人,都是牺牲品。

    而我不愿意成为牺牲品。

    因为我是我,因为我不希望被环境控制,所以我选择活下去。

    2021 影音 长段观点 20210804

    关于《来自深渊》,豆瓣评分9.2,画风可爱,感觉像是我喜欢的致郁动画。

    今天看完了这部动画,在看这个动画前期觉得一般,中期觉得还不错,剧场版看完后情绪非常激动去豆瓣打了5星。

    冷静下来稍微想了想剧情,感觉剧情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并且也没有很精美很完整还带有多余的性暗示(可能是为了吸引人?但画风又是幼童的样子,总让人觉得作者有些不怀好意,去豆瓣评论看了看,他们说原作漫画的作者就是个恋童癖),所以我又转回豆瓣把评分改成了4星。

    怎么说呢,我总觉得我还没有能力去看很多动画,因为我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看完一部作品我似乎只能说出极少的词,脑子里的想法也很模糊,别人的几句话就能左右我的想法。

    每当我去接触一部作品时,我都觉得或许我得先去学一下文学理论,或者一边学这些一边看作品,而现在无知的我,就还是尽量避开众说纷纭的东西。既然这个时间段我做不到把很多精力放在思想的探索上,那就还是学些偏技术的东西,多看不需讨论的佳作,少看争议很大的作品,自己用心感受,而不是被其他人各种各样的观点裹挟。

    2021 长段观点 20200731

    对XX发言的反驳

    XX发言如下——话题讨论:幸灾乐祸的人类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其实是相通的,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你去黑板上回答问题却踩着香蕉皮跌倒,能让你们班同学快乐一上午。

    没看到XX说的“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最开始看到第一句的错误,就没有太去关注后面的话。

    只是非常想告诉他鲁迅的原句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做点分析:

    第一句话放在这里非常不合适。这里说下我的感受:以鲁迅的话作为开头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再否定鲁迅的话又让人觉得很有吸引力,我本以为后面会给充分的理由来论述这句话的片面,才发现XX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根本和这句话无关。

    我想XX可能本想说人类很多情感是相似的,然后再引出其中的一种值得讽刺的相似——幸灾乐祸。以鲁迅的话为切入点大概也是为了吸引人,可偏偏这句话用错了,会给知道这句话的人带来误解。

    去除这句话直接说【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幸灾乐祸的,他们并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就像你去黑板上回答问题却踩香蕉皮跌倒,就能让你的同学们快乐一上午。】可能会更好。

    实际上,鲁迅这句话反而是印证了这个观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别人,不是所有人都会去理解别人。绝大多数人只会在意自己的感受,台上的人怎么想不重要,我开心就好。

    另外建议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最前面呀喂!我最开始居然没看到“人类绝大部分都幸灾乐祸”这句话,就离谱!


    2021 长段观点 20210724

    摘自《得意忘形》播客,很符合我对这些畅销书的看法。

    “这里插播一点我对这些偏学术和观点类的畅销书的看法,比如《自控力》之类的,这些书的作者水平其实还不错,可能是很著名的作家,著名学校的教授。他们很善于用一些浅显的大众能理解的东西来传播一个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

    我其实一度很爰看这一类书,因为看这种书有一种很爽的感觉,因为你好像迅速学了些东西,懂的更多了。我后来发现人们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学到了一些东西的幻觉,这种幻觉让人很爽,很多时候我刷知乎也是一样的感觉。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些书是有一些局限性的,比如它可能为了兜售一些新奇的观点或概念会故意夸大实验的结果,或过度包装一些理论。

    很多时候一篇文章能能讲清楚的事倩非要扩展成一本书。这又类似于我刚刚说的帕金森定律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假如你要把它写成一本书就能写成一本书,你会增加很多例子,找来各种信息,讲很多故事,但其实你要是写成一篇文章,五千或一万字的文章也能写。

    当我慢慢意识到这些畅销书的局限性后就不看了,不过这一两年我又开始看这种书了。因为抛开这些东西的话,它们确实讲的很快很好,理解起来很容易,也确实也能教到我一些东西。所以现在我看这些畅销书更多的带着一种平常心,一种中性的态度,既不把它们奉为圭桌,也不觉得它们完全不可取。"

    2020 长段观点 20201227

    【幸福的前提】

    关于想跟女生谈恋爱的想法也挺神奇的。同性会更容易理解对方,女生的心思也更加细腻,如果我们相爱的话,应该会很幸福吧。

    我不想生孩子,结婚也只想嫁给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家庭。

    如果对方是男生,我们要结婚。

    就必须是和父母断绝了联系,因为如果没有断绝联系,我就必须得见家长,这样我的父母就一定会被牵扯进去,但是我不想和我父母有任何联系。如果他不把我告诉他父母的话我可以不见家长,但他的父母迟早会催婚,后来要么是他说出我要么是他被迫和别人结婚。

    如果对方是女生,我们结不了婚。

    第一种情况是她和父母出柜了,她的父母表示支持,但要见我和我的父母,此时我的父母被牵扯进去的概率较大。√但我的父母牵扯进去

    第二种情况是她出柜被反对,父母不能接受,我们会受到巨大的阻挠,我的父母很可能会被牵扯进去。×

    第三种情况是她没出柜却久久不结婚,她的父母为她找结婚对象,她说她不喜欢他们,父母尊重她,我的父母也不会被牵扯进去。√

    第四种情况她是没出柜却久久不结婚,她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和她不爱的男人结了婚,我和她只能以悲剧收场。×

    第五种情况是她没出柜且和父母断了联系,我们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但以现今中国的社会环境来讲,最可能发生的是第二种第四种和第五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又只有第五种是好结果,也就是只有我们和我们的父母都断了联系才能幸福,对我来说无论男女都必须满足这个大前提,不然只会是悲剧。

    可是,能做到这样的人是少数吧,大多数的人不会和父母闹掰,在对方本身并未和父母闹掰的情况下,我也不希望对方为了我而和父母闹掰。

    所以,我的故事大多也只能是悲剧。

关于我

  • 一个普通的女人,梦想是解放所有的女人。